基金时报 更多
您的位置:新三板>正文

【观察】一年两次交学费,中国女排二队得到了什么?

2023-09-08 11:57:27 来源:体坛+

特约评论员王全立

决胜局与对手战成13平的情况下,因为自身失误连丢2分,痛失夺回阔别8年之久的女排亚锦赛冠军之良机,中国女排以这样的方式屈居次席,确实可惜。


【资料图】

风物长宜放眼量,从长远的眼光看,参加本届亚锦赛的锻炼意义比夺取冠军更大,毕竟代表中国队参赛的队伍不是中国女排,而是青年队员为主的国家二队,和亚锦赛冠军相比,她们更需要的是历练。

最近四五个月,国际女子排坛赛程密集,前段时间是国家联赛、世界大运会,近两周是亚锦赛,今后一二十天将先后举行奥运会预选赛、杭州亚运会。和即将揭幕的两项比赛相比,亚锦赛的分量无疑轻了些,让二队参赛,目的应该有两个:一是不影响一队备战奥运预选赛、亚运会,二是为年轻队员提供难得的锻炼机会。这是中国排球决策层一举两得的抉择。

在次一级的比赛锤炼队伍,是中国排球的惯用手法。同样以亚锦赛为例,这项赛事创办初期,地位应该比现在重要得多,那时的亚锦赛不仅仅是争夺亚洲排坛最高级别赛事冠军,这项赛事还扮演着奥运会预选赛的角色。

整整40年前的那届亚锦赛,是一个很好的战例。

当时的中国女排连夺1981年世界杯、1982年世锦赛冠军,早早获得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入场券。请注意一下时间,当时的中国女排提前1年多进军奥运会,这就为球队完成新老交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。1982年世锦赛中国女排凯旋归来后,时任主教练袁伟民果断地让孙晋芳等5位老将结束国手生涯,挑选了杨锡兰、杨晓君等新秀入队。进入1983赛季,新老结合的中国女排已无过去两个赛季的世界冠军风采,国际比赛屡屡失利,当年秋举行的亚锦赛甚至被削几年的手下败将日本队3:0完胜。

平心而论,那届亚锦赛堂堂的世界冠军中国女排完败对手,输了确实有些难看,不过,中国女排不只是失掉了冠军宝座,也获得了宝贵的成长经验。经过新一轮冬训的磨练,次年春中国女排以全新面貌出现在国际赛场,让世界列强为之一惊,为当年实现世界大赛三连冠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如今的亚锦赛,不再拥有奥运会预选赛的亮丽外壳,但锻炼意义不低于40年前的那届亚锦赛。鉴于近期国家队赛事多、任务重,中国排管中心派遣二队参赛是最合适不过的。事实上,这几年中国女排二队经常参加这类比赛,一年前曾顶替国家队参加了亚洲杯。

资深排球爱好者应该留意到,最近几届亚锦赛冠军均不属于中国女排,这期间堪称中国女排的历史第三王朝,2014年至2019年在世界三大赛连夺3金1银1铜,外加1座大冠军杯,堪称世界排坛来自亚洲的唯一“颜值”担当。这期间,中国女排国际、洲际比赛战绩不对称,原因正是亚锦赛是由二队代表中国女排参赛的。

和中国女排不同,国家二队不是一支常设队伍,一般情况下得逢到有国际比赛任务才会在比赛前集训一段时间。和一队选手相比,二队磨合时间有限,运动员参加国际比赛的机会相对较少,年轻球员能代表国家参加亚洲际、国际比赛,机会难得。在这样的竞赛舞台摘金夺冠固然可喜,但从长远来看,发现技战术方面的不足,增加比赛经验,才是她们代表国家参赛的最大收获。

去年举行的女排亚洲杯,中国队派遣二队参赛。与日本队之间进行的决赛,身高占优的中国队暴露了技术细腻度方面的不足,最终1:3不敌对手。时隔一年,中国队在复赛再次遇到日本队,经过5局苦战以3:2险胜,成功报一箭之仇。这一仗,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二队的进步。不过,决赛和泰国队交手,仍然暴露出年轻队员驾驭比赛能力的欠缺和技术全面性的不足。这场比赛输了不冤,毕竟泰国队是百分百的国家队。

中泰决战,中国二队与成熟的对手周旋5局,决胜局2分之差惜败于对手。仅看结果,确实很可惜,胜利就在眼前招手之时,二队暴露了球队作战经验不丰富,球员技术不过硬,球员间配合欠默契等弊端,这是年轻队伍必须交的一笔学费。

通过中泰五局大战,可以看到这支队伍具有的潜质,泰国虽非世界级劲旅,但最近10多年在亚洲排坛也是数得着的强队,与这样一支世界二流球队周旋,第二局中国队在一度18:24落后的情况下成功逆转,让人荡人回肠,无论是衡量精神层面还是扫描技术水平,都可以看到我们年轻球员具有的不俗潜质。

亚锦赛落幕之时,吴梦洁、杨涵玉、周页彤3位新秀分获最佳主攻、最佳副攻、最佳接应二传殊荣,三个单项最佳称号的分量,肯定不及一座冠军奖杯,但展示了中国排坛新秀的实力。值得一提的是,一年前举行的亚洲杯女排赛,吴梦洁、周页彤以及胡铭媛同样斩获最佳荣誉,一年后吴梦洁、周页彤再次荣膺洲际比赛单项最佳,两项荣誉分量相当,但一年来她俩的进步肉眼可见,虽然新秀们比赛中时有失误,吴梦洁在决胜局关键时刻的失误甚至导致球队失利,但以进步的眼光看待这支球队,这笔学费交得值。

相关阅读

Copyright @ 2008-2020 www.jjsbw.com.cn All Rights Reserved 基金时报 版权所有    | 联系我们:527 822 9@qq.com